除了二級市場醫藥行情備受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注意到,今年以來,醫藥行業也迎來不少文件發布,比如《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以下簡稱新規)等。
隨著這些文件的發布,投資者最為關心的當然是哪個細分的子行業可能率先站在風口?而在這些子行業中,又有哪些上市公司會明顯受益?來聽聽“醫藥一哥”姜廣策是怎么看的。
NBD:對于管理層近期發布的新規,有機構人士認為,這是繼2015年8月《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之后,又一個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對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您怎么看?
姜廣策:醫藥行業內部對這個改革意見是持有非常正面和積極評價的。管理層出臺的一系列政策,都是著眼于提升行業門檻和技術水平,向國際標準看齊,這必將淘汰相當一批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唯一的競爭力就是帶金銷售,如果不規范的藥企不淘汰掉,中國醫藥市場就必然是劣幣驅逐良幣,好企業遲遲壯大不了,沒人再認真做研發。研發才是醫藥企業的命脈所在,因為醫藥行業本身就應該是高科技產業,行業本質就是知識產權。
對于堅持投研發的企業來說,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未來幾年,醫藥行業各細分領域的集中度將大幅提高,其中的龍頭企業必將是大牛股。
NBD:繼新規發布后,藥品審評改革政策加速落地,CFDA(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連續發布藥品管理法、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等多個關于藥品注冊的征求意見稿。這些文件對哪一類上市公司來說,受益會更為顯著?
姜廣策:大企業和研發驅動型的企業都是受益者。例如恒瑞醫藥,該公司比很多藥企提前至少十年搞研發,如今建立起的優勢已經讓很多藥企望塵莫及。強有力的產品線驅動業績持續成長,這一切都反映在了恒瑞醫藥今年以來的股價表現。
NBD:從行業角度看,有觀點認為在未來三到五年,創新藥將是醫藥行業投資的大趨勢和主要邏輯。您是否也持同樣觀點呢?如果這是大趨勢,該如何把握投資機會?
姜廣策:我完全認同這個觀點。實際上,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觀點和資金配置方向,以后的藥品生產企業比拼的就是誰家的產品線更能滿足臨床的剛性需求。
在這個大趨勢下,投資機會就在于深入分析藥企的在研產品線。尤其是從目前各家正在進行二期和三期臨床試驗的產品中,找重磅產品,越重磅越好。只有能年銷售收入破10個億以上的大產品,才能驅動企業業績和股價表現上臺階。
NBD:您怎么看在兩票制的大浪潮下,醫藥流通行業的投資機會?
姜廣策:在沒有推行兩票制前,全國大概有接近1萬家大小及類別不同的醫藥商業公司。其中有大量的小商業公司局限在某個地方市場配送,甚至就是單純的過票公司。藥企藥品從出廠到醫院,流通環節層層加價、效率低下且充斥大量不規范甚至違法行為。
在全面推行兩票制后,這些小商業公司都失去了生存空間,這就為全國性的大商業和地方龍頭商業企業打開了發展空間,我們看好能抓住機遇、快速搶占市場份額的企業,就是比誰能更快跑馬圈地。
NBD:基因測序、細胞治療這兩年以來,經常是二級市場一個炒作的熱點,有的公司一上市漲幅就超過10倍。但也有人表示,在二級市場對標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基因測序領域的大量優秀企業尚未上市。在A股中,如何把握這一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
姜廣策:這些題材要做個案分析,因為打著基因測序和細胞治療旗號的公司實在太多,要找有真正獨家技術和產品的企業。只有這種才能具有定價權,否則人人都做同類型的基因測序,最后仍舊是拼價格、拼成本,那就跟一般的服務業沒有區別。但目前在A股里,還沒有真正可以對標的公司。(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