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集團屬于輕資產,為什么要有往實體走。這個輕重度怎么結合?”11月18日,第二屆中國醫生集團聯盟大會在橫店文榮醫院召開,冬雷腦科醫生集團CEO董法廷結合冬雷腦科醫生集團成立運營三年來的運營實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以下為董法廷演講摘要:
醫生集團的三種版本
近來大家一直覺得醫生集團很多,但是也很亂。應該有一個什么樣的基礎標準?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有一些想法,大家可以一起探討。
目前的醫生集團應該有三個形態。第一個我定義為1.0版,這個版本的特點,我認為是隨大流想做利益獲取的情況,就是利益獲取型。
如果你這個團隊大部分人,包括你的創始人,你的核心專家還在體制內,大部分時間還是在為體制打拼,體制內打拼,這個時候精力有限的,即使隊伍看似有幾百號人,但是實際上還是松散的,還沒有合力的,這個時候基本的形態是大家到某個地方,跟下面基層醫院簽協議,大家輪流過去做一個飛刀,然后談一個藥價而已。目前這個在北方形態比較多,因為觀念開放還是南北有差距的。
2.0版是大多數,目前在座大多數是這種狀態。具有核心的創業團隊,專家是全職。因為當你24小時都琢磨要把一件事做好的時候,跟在體制內只有靠一兩天來考慮一件事是不一樣的,所以全職為主。
另外公司要有統一價值觀,昨天也提到這個,一定是大家聚在一起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和理想,是為了一件事情打拼,而不能目的各異,各懷鬼胎。這樣形成不了合力,同時還需要合理的組織架構。專家干專家的活動,運營干運營的活,一定要分工合理,所以組團隊非常關鍵,組到相同想法,互補能力的團隊很關鍵。
另外是盈利模式,一定要有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盈利模式,到底是通過實體公辦、跟民營醫院合作、還是通過健康管理?還是通過會員制?一定要有自己的套路,這是2.0版。
3.0就是穩健擴張型。這是比較良性的。特點我認為是這樣的,一個是一定要有合理的股權設計。這個股權設計很關鍵,大家出來三軍六命,沒白沒黑為了共同目標,但是為了未來,不要看現實利益,更多是看事業做大以后,大家在里面分一塊蛋糕,核心專家怎么弄,外圍專家怎么弄,我跟分公司之間是什么關系,一系列股權設計,很復雜,我們為這件事情非常苦惱過。我們一直在尋求一種策略,不同發展模式需要不同的股權架構,公司化?合伙人制?還是怎么樣?這里面有很多的學問。
還有一個有明晰的人才培養思路和方法。我們一開始的發展可能是大家志同道合幾個人聯手,但是要長遠發展,你要往外擴張。你的人才配備必須是自己培養過的,才能跟你理念一致,才跟你做法一致。所以自己的人才培養隊伍,架構非常關鍵。按照我們來想的話,我們要去擴張,是不是也要考慮人才儲備夠不夠,信息化跟不跟上,有沒有統一的流程,品牌是不是足夠大的,這時候再考慮擴張的事情??梢哉f我們還沒有到3.0,在往3.0發展的路上。
醫生集團為什么要做實體?
醫生集團為什么要做醫療實體?從我們的角度來講,在外如果要擴張的話需要大量人才,不光光是醫生,還有醫療,市場各類人員,這個時候有一個革命根據地,做人才的培養,做價值觀的統一,做標準流程的培訓非常關鍵,所以有一個實體還是很關鍵。
另外,無論在座怎么樣,要發展醫生集團,思考要圍繞四個核心點:
第一個就是圍繞病人這個角度,一定要考慮病人怎么來,從哪里來,想什么辦法讓他來。另外來了以后為病人解決哪些問題,技術上一定要做到,以及怎么服務好病人,如果我們每年的發展都圍繞這幾個問題考慮,那么其實我覺得我們思想可能會開拓一點。
第二個圍繞醫生角度思考,包括利用股權架構,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專家;考慮怎么培養更多年輕醫生。甚至我可以通過一種別的模式,擴大更多醫生聯盟,比如跟我這個專業相關的,等等都可以。
第三個圍繞醫院,我們要合作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高端的還是低端,是民營的還是公立的?有不同的模式,都要考慮。另外還有考慮是不是要建醫院,到一定程度上該怎么樣,這是圍繞這個層面,圍繞實體的角度,有的就是診所。
另外考慮保險,現在保險是明顯發展是滯后,但是滯后有機會,早一點理解他們的想法,早一點嘗試可能會有一些新的東西出現。比如高端醫責險,一年幾千塊錢保一百萬,不光賠付病人,還能夠賠付律師,賠付公關公司的錢,還包括精神損失費。
還要圍繞核心做配套支撐,比如信息化,客服體系,質控體系,市場品牌,法律和財務支撐這些是不是到位了,只有這些考慮清楚了才能真正到穩健擴張型發展。
新事物需要的是探索,醫生集團到現在3年,大部分還剛剛起步,這是一個新事務,是需要探索的,探索的過程中,有的先天性經驗可以借鑒,但是有的也要破除。別人的東西不一定適合你,所以你一定要破,使其變得更好。沒有的,按照你的學科,按照你的定位嘗試先立,立起來,然后勇敢嘗試,有破有立。(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