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生(Johnson & Johnson)的重磅炸彈級抗TNF(腫瘤壞死因子)藥物類克(Remicade)先后于2015年和2016年在歐洲市場及美國市場迎來生物類似藥競爭。不過,在這兩個市場上,生物類似藥所產生的影響卻大不相同。根據Sanford Bernstein公司的一份新報告,過去兩年來,類克在歐洲市場占據的市場份額(以銷量來衡量)已經下降至50%;而在美國市場,強生幾乎沒有損失任何市場份額。
原研藥歐洲明顯縮水
Sanford Bernstein公司總結稱,類克在兩個市場上占據的市場份額之所以出現較大差異,主要原因在于強生對類克制定的美國市場營銷策略采取了一些非常規手段。該公司分析師羅尼·加爾(Ronny Gal)指出,在歐洲市場,尤其是在英國和德國,醫療保健服務提供商已經將生物類似藥作為應對預算拮據的一種策略。類克在歐洲市場由默沙東(Merck)負責分銷。
加爾表示,就目前來說,生物類似藥擁有的市場大部分都是在美國以外的海外市場。為此,Sanford Bernstein公司分析了Epogen、恩利(Enbrel)、Neupogen、美羅華(Rituxan)以及類克的生物類似藥在歐洲市場的接受情況,并詳細分析了Neupogen和類克的生物類似藥在美國市場的接受情況。其中,Epogen、恩利、Neupogen均為安進(Amgen)的品牌藥,美羅華則由羅氏(Roche)生產。
在歐洲,市場對類克和恩利的生物類似藥的接受程度很高,這也促使這兩只品牌藥物的價格下降了30%~50%。這兩只藥物都被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生物類似藥在已獲批的適應癥領域中均被廣泛應用。
在銷售類克生物類似藥的企業中,處于市場領先地位的是Celltrion公司,該公司目前有兩種生物類似藥在歐洲銷售。前述報告也指出,生物類似藥生產廠家、三星旗下生物制藥公司Samsung Bioepis已經蠶食了恩利約25%的市場份額。
生物類似藥進入歐洲大大拓展了抗TNF藥物的整體市場。在醫療保健機構直接遭受預算壓力影響的市場上,這種實質性的市場擴張尤其明顯。
美營銷策略擊退仿制
加爾指出,在美國,強生仍保持類克的大部分市場份額,主要是因為其與醫療保健服務提供商通過談判達成了合同,強生提供了折扣。此外,其還將該藥與向醫院出售的醫療器械捆綁在一起,有時會向輸液中心提供大幅度的打折優惠。2017年第二季度,類克的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而由輝瑞(Pfizer)和Celltrion公司銷售的生物類似藥Inflectra僅實現了2300萬美元的銷售額。
輝瑞已經轉向法院尋求幫助,以對抗強生在類克上采取的咄咄逼人的營銷策略。2017年9月,輝瑞針對強生提起訴訟,指控強生的反競爭行為破壞了生物類似藥法律法規的初衷,并導致醫療保健系統出現嚴重的浪費現象。
Sanford Bernstein指出,抗腫瘤領域的生物類似藥所形成的市場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但早期跡象顯示,Celltrion和山德士(Sandoz)等主要生產廠家正在取得進展。這兩家公司都已經推出了羅氏淋巴瘤治療藥物美羅華的生物類似藥。雖然供應受限制約了這兩只生物類似藥產品的推出步伐,但根據羅氏的報告,2017年第三季度,美羅華在歐洲市場上的銷售額下降了13%。
在歐洲市場上,安進的兩只旗艦型產品Epogen和Neupogen分別從2008年和2007年起遭受生物類似藥的競爭。以山德士和輝瑞為首的生物類似藥生產廠家現在掌控著市場,分別豪奪了Neupogen和Epogen 93%和72%的銷售量。
加爾指出,目前生物類似藥兩大戰場正在形成,即圍繞羅氏的重磅炸彈級乳腺癌治療藥物赫賽汀(Herceptin),以及艾伯維(AbbVie)每年銷售額高達140億美元的抗TNF藥物修美樂(Humira)的市場搶食。
2017年9月,三星和默沙東開發的赫賽汀生物類似藥率先獲得了歐洲監管部門批準。修美樂目前在歐洲市場上面臨兩只生物類似藥的競爭:由Bioepis公司生產的Imraldi和安進生產的Amjevita,這兩只產品都在2017年獲得了歐洲監管部門的批準。Amjevita也在美國得到批準,但2017年9月份安進與艾伯維達成了一項專利和解協議。按照協議,安進在2023年之前不會在美國市場推出這只生物類似藥。
加爾表示,現在衡量修美樂生物類似藥在歐洲市場上對艾伯維產生的影響還為時過早,但也許會看到修美樂市場份額的擴張開始止步不前。(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