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允許公立醫院提供點名服務!醫生掛靠醫院的時代要結束了!
2月3日,2018年黑龍江衛生計生工作視頻會召開,表明2018年將允許公立醫院按需提供點名手術、點醫服務。醫生建立個人品牌的時代已經到來!
何謂點名服務?
顧名思議是病人有權力指定哪位醫生給自己看病、做手術,而不是單純地掛普通號或專家號。說白了就是哪個醫生名聲好,醫術高,病人就可以像點菜一樣點他看病!
允許公立醫院提供點名服務 倒逼醫生建立個人品牌
此次會議上提出,加快釋放醫護人員活力潛力。允許公立醫院按需提供點名手術、點醫服務等特需醫療服務,利用優勢學科提供精準醫療和個性化服務。適度提高門診診療費。
這樣對公立醫院的醫生有什么影響呢?
在傳統醫療體制下,醫院的品牌影響力遠遠超越了個體醫生,同一位醫生,在大醫院出診一號難求,一旦離開大醫院,就無人問津了。醫生個人的價值往往只能依附于醫院才能得以體現,并且公立醫院及其醫生普遍缺乏服務意識。
而允許公立醫院提供點名服務,這樣一來,醫生即便是在公立醫院里工作,也一樣是要單打獨斗了,有高知名度,好口碑才能使病人點名掛號,而不是隨機分配了。醫生掛靠醫院生存的日子結束了。
所以,醫生個人就必須要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品牌擴展自己的知名度,讓更多人知道自己,贏得更多人的信賴,才能在公立醫院更好立足。
多點執業的時代到來 品牌是生命線
醫生個人品牌的建立,不僅能使其在公立醫院更好立足,還能大大有利于醫生多點執業的發展。
本次會議指出,要加大社會辦醫支持力度,醫療領域各專業全部向社會資本放開。全面放開醫師多點執業,支持在職、退休醫師辦醫。6月底前,全部完成醫療機構、醫師、護士電子化注冊。
如果說體制內醫生構建個人品牌是為能拿到更多績效和提成的話,那么,對于選擇了離開體制創業或者多點執業的醫生們來說,品牌就成了生命線。
近年來,中國醫生的品牌意識開始覺醒,一批醫生借助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來打造自己的品牌,涌現出了于鶯、張強、龔曉明、崔玉濤、裴洪剛等一批醫生品牌。
據從事醫療管理工作20余年,離開公立醫療機構負責人的職位后,投身非公醫療領域的段濤介紹,非公醫療正在發生著“越來越”的變化,如數量越來越多、體量越來越大、比例越來越大、質量越來越好、但是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多的大資本、專業資本和專業人士進場了。
互聯網的自帶流量,加上第三方平臺的沖擊,未來一定是醫生個人品牌能力的競爭,誰的品牌價值大,誰就能更長久地立足。
今后的醫生,不再需要大醫院做“名片”后綴,單獨靠名字就能代表自己的品牌價值。
家庭醫生建立個人品牌是趨勢
要注意的是,建立醫生個人品牌并不只是大醫院醫生的事,基層醫院的醫生也有必要建立個人品牌。
在去年11月16日,廣東省衛計委發布了《廣東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區指導標準(試行)》,就提到家庭醫生工作室室外要懸掛標牌,標牌下做活動且透明的抽插框,便于更換當日應診家庭醫生姓名。
業務用房充裕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以“(姓名)家庭醫生工作室”獨立命名,單獨使用,個性化布置,無需混合使用。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增掛家庭醫生工作室的標牌要求相同。
這說明,家庭醫生不再只是一個集體身份,而是變成“XX家庭醫生工作室”,患者如果在這里接受了良好的醫療服務,便會口口相傳,使“XX家庭醫生工作室”變成一個醫生個人品牌,隨即而來的是更多的簽約和績效提成。
醫院改變利益轉化模式 擁有個人品牌的醫生更吃香
現如今醫務人員薪酬與藥品、耗材、檢查、化驗等業務收入脫鉤,改變了原來公立醫院醫生誰開貴藥多、使用貴耗材多誰的收入就高的情況,醫事服務費,如醫技費、手術費、護理費、診療費等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提高,使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得到更多體現,有技術、有個人品牌的醫生將得到更多好處。
允許公立醫院提供點名服務,而是將醫務人員的技術和品牌赤裸裸地擺在桌面上來,公開公平競爭。
因此,在未來,醫生的競爭將是綜合能力、整體價值的競爭。在互聯網的浪潮下,隨著患者觀點的轉變,個體醫生品牌的逐漸增多,當前醫療的生態環境和醫患關系現狀或將發生不少的變化。無論是在公立醫院還是多點執業,或者離開體制單干,醫生最終靠的是自己,是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品牌價值。(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