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本市通過“區辦市管”“托管”等緊密型醫療合作模式,將市屬三級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輸送”到遠郊區。記者昨天從市醫管局獲悉,隨著北大腫瘤醫院京西醫院項目落戶門頭溝區,市屬優質醫療資源覆蓋14區,2020年將輻射至全市。“在家門口就能看上三級醫院的大專家,大量郊區的患者不用再往市中心醫院跑了”市醫管局副局長潘蘇彥說。
昨天上午10時,在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一層兒科診室外,家長劉先生帶著1歲多的孩子來看病。“現在帶孩子看病再不用大老遠折騰到市里去了。”劉先生說,他家在順義,過去帶孩子去北京兒童醫院看病,不堵車也得一個半小時,看病還得排大隊,十分麻煩。“現在方便了,順義婦兒醫院離家近,就診環境也好,而且北京兒童醫院的專家每周都會到這兒來出門診。”
據北京兒童醫院黨委書記王天有介紹,自2015年托管順義區婦幼保健院后,北京兒童醫院先后派出188名骨干專家到順義參與出診、查房示教和手術,還為危重、疑難患兒的診治開辟了遠程會診,為特殊疾病、新生兒外科疾病轉診提供了綠色通道。據統計,2016年順義區婦幼保健院門診量同比2015年增長23.3%,2017年門診量同比增長3.83%,2017年床位使用率達102.6%。去年一年,北京兒童醫院知名專家在順義院區共診治患者22701人次,開展各類手術699例。“我們不僅滿足了北京東北五區患者的就診需求,也把燕郊、承德、三河、張家口等周邊地區趕往市中心的患者留在了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王天有說。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自從被北京中醫醫院托管后,順義醫院開展了主診醫師負責制為主體的新型診療模式試點,為患者提供從門診-住院-隨訪的全過程診療服務新模式,建立了51個病種的中醫特色專病門診,醫院的門診量連續3年以超過26%的速度增長。“現在,從順義到北京中醫醫院來的門診病人少了,但住院患者多了,這說明真正患疑難重癥的患者來到了三級醫院,患常見病、多發病的患者則留在了順義區。”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說。
截至目前,市屬醫院共開展“區辦市管”5個(友誼-平谷區醫院、通州新華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懷柔醫院,中醫醫院-懷柔區中醫醫院,北京婦產醫院-懷柔區婦幼保健院),托管項目5個(中醫醫院-順義區、延慶區、平谷區中醫醫院,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區婦幼保健院,北京世紀壇醫院-羊坊店醫院),其中,已實際運行6個,已簽訂協議正在推進項目4個(友誼-通州新華醫院,中醫醫院-懷柔區中醫醫院,北京婦產醫院-懷柔區婦幼保健院,北京世紀壇醫院-羊坊店醫院)。
今年,北大腫瘤醫院京西醫院項目將落戶門頭溝區,目前正在規劃建設、設置審批階段。該醫院將采取特許經營的模式,即由北大腫瘤醫院與社會資本合作建設新的醫院。這種模式下,建設的主體是社會資本,市屬公立醫院則通過自己的品牌、管理、服務和技術,參與到醫院的醫療服務中。在這種全新的合作模式下,醫院建成后能快速地向周邊居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目前,門頭溝區政府正在做規劃用地的選址,北大腫瘤醫院京西醫院項目總投資十余億元,計劃設置800張床位。
“區辦市管”“托管”“特需經營”等模式已將市屬大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送至懷柔、平谷、延慶,即將送到門頭溝,再加上22家市屬三級醫院30個院區所覆蓋的10個區,優質醫療資源已覆蓋14區。市醫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已經有幾個項目溝通接洽,例如房山區將來會有大醫院在那邊建分院,但要跟整個城市整體規劃的調整后新的醫療衛生專項規劃銜接。到2020年,房山、密云兩個暫時沒有被覆蓋的地區,都會通過“托管”等多種形式的醫療合作獲得優質醫療資源。(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