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醫藥行業協會
赴山東考察醫藥產業發展的報告
山東是全國藥業工業大省,近年來醫藥產業規模排全國第一。2015年山東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4300億元。今年1-9月該省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4700多億元,2016年將突破5000億元。為學習山東醫藥產業發展經驗,更好地推進四川醫藥產業發展,應山東省醫藥行業協會邀請,四川省醫藥行業協會組織川內好醫生藥業、康弘藥業、百勝藥業、瓦屋山藥業等醫藥企業,邀請省、市、縣有關部門及醫藥園區一行24人,于2016年10月26—28日赴山東進行了為期3天的考察。
考察團成員有:省經信委醫藥產業處楊杰主任科員、嚴如佳博士,省衛計委藥政處張蓉調研員,省食藥局產業發展辦蘇瑜安主任,成都市經信委生物醫藥產業處李映輝處長、陶茂副處長,南充市經信委羅光潤副主任,南充市經信委園區科李琴科長,南充市經信委辦公室鄭建成副主任,南充市經信委綜合科范雪峰科長,西充縣經信局柴小強局長;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胡盛平副總經理,成都康弘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李強副總裁,廣州得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孫鳳強、易琳投資總裁,深圳市深藍凈化科技有限公司楊建國總經理、洪雅縣瓦屋山藥業有限公司嚴光玉董事長、王寧總經理,四川百勝藥業有限公司羅明董事長,協會工作人員董浜賢、陽開明。
山東省醫藥行業協會會長賀端湜、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唯佳等對此次考察活動十分重視,精心安排考察行程,熱情接待,周到服務,全程陪同。座談會會上賀端湜會長介紹了山東省醫藥產業發展情況;山東省經信委消費品處張新民處長、山東省衛計委藥政處孫曉筠處長,山東省食藥局藥化生產處劉石東處長,青島市經信局孫成武處長,青島市食藥局劉暉處長及青島市醫藥行業協會領導等分別參加了濟南、青島座談并交流發言。考察團先后參觀學習考察了山東瑞康醫藥、齊魯制藥、力諾集團、宏濟堂藥業、黃海制藥、青島國風制藥等醫藥企業。
一、山東省2015年醫藥行業主要經濟指標情況及“十三五”規劃
2015年山東醫藥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333.17億元,同比增長11.31%,占全國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16.12%。排全國第一,實現利潤430.87億元,同比增長12.67%,占全國醫藥工業利潤的比例為15.56%。實現利稅651.11億元,同比增長12.24%,占全國醫藥工業利稅比例為15.57%。完成出口交貨值289.97億元,同比增長18.79%,占全國醫藥工業出口交貨值的比例為16.12%。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指標繼續保持同行業全國第一的位置;利稅指標位居全國第二;出口交貨值居全國第三位。
山東醫藥產業“十三五”規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稅、三大經濟指標,年均增長10%,工業出口交貨值年均增長5%,到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千億。
二、青島市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情況
2015年,全市60戶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實現產值225.7億元,同比增長25.1%。其中,醫藥187.4億元、同比增長24.9%,器械38.4億元、同比增長25.7%),是“十一五”末的2.9倍。全市擁有11所與生物技術相關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各級重點實驗室17個,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近年來,在海洋生物醫藥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成功開發海洋新藥5個,功能產品200余個,4個海洋I類候選藥物進入臨床研究,其中抗老年癡呆藥物971成功轉讓國外,“海洋寡糖研發制備技術與開發”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一等獎,實現了我國海洋、水產領域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零的突破。青島已成為與上海、廈門、廣州并列的全國海洋生物技術和海洋藥物研究中心。同時,在禽類疫苗、酶制劑、干細胞、微生態制品在業內占有重要一席。
三、此次考察的山東醫藥企業簡要情況
瑞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藥品配送+新業態”發展模式,市場開拓能力強。瑞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公司注冊資金6.55億元,員工5600余人,2011年公司上市,成為醫藥商業上市公司,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13億,在全國醫藥商業百強中排名16位。公司建立了覆蓋全國26個省、市、區的營銷網絡,與國內外知名的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公司3000余家供應商保持著穩定的業務往來,經營品規萬多種,為各類醫療機構及藥店、診所等終端客戶提供藥品配送服務。瑞康醫藥目前已從單純醫藥商業公司逐漸向著為醫療機構提供服務型公司邁進;業務擴展到移動醫療信息化管理、醫藥管理咨詢服務、醫院后勤服務(包括醫療機構被服洗滌消毒,手術器械消毒,以及醫療器械設備維修)、醫療器械研發、醫療養老五大板塊。
齊魯制藥:“以人才為根本,以技術求發展”創新發展戰略。齊魯制藥成立于1958年,目前已形成從藥物研發、原料生產、制劑生產、藥品包裝到市場營銷的完整產業價值鏈。2015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8億,出口額4億美金。齊魯制藥堅持以仿制為基礎,建有全面系統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集團總部建有研究院,各子公司成立研發部、研發所,各生產車間設有專兼職人員組成的技術創新研究小組,形成逐漸管理、自上而下、科學高效的科學創新管理體系。
宏濟堂:傳承與創新,打造百年老店。宏濟堂成立于1909年,是一家百年老店。2002年,宏濟堂與力諾集團整合,成為力諾集團的核心旗艦企業之一。宏濟堂秉承傳承與創新理念,實現中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宏濟堂將科技創新和產品作為重點,引入國內外先進設備,實現生產智能化,設立了三個省級以上科研中心:中藥研究院、山東省中藥質量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藥食同源研究中心。目前公司擁有國家一類新藥人工麝香酮,小兒消食片、金鳴片、前列欣膠囊等多個中國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傳承阿膠古法工藝,2012年建成全國唯一遵古炮制手工阿膠生產線。在恢復老阿膠產品的煉制基礎上,宏濟堂開發了系列阿膠產品,如阿膠固元糕、阿膠速溶粉、阿膠雪梨膏、阿膠棗等。同時,宏濟堂打造了一座占地約500畝宏濟堂中醫藥文化產業園。主打“宏濟堂文化牌”,市民可以免費游覽宏濟堂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參觀生產車間和宏濟堂阿膠手工制作過程。
黃海制藥:緩控釋制劑高新技術企業。青島黃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是研發、生產、銷售緩控釋制劑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成立于1959年,2004年改制為公司制民營企業。公司以打造中國緩控釋制劑領軍企業為戰略目標,以緩控釋技術為核心,以抗腫瘤藥物、心腦血管系統用藥、內分泌用藥和神經類疾病用藥為產業重心,產品涵蓋片劑、膠囊劑、口服液體制劑、顆粒劑、小容量注射劑等100多個品種規格。其龍頭產品硝苯地平緩釋片伲福達連續多年在全國同類品種中的產銷量排名中名列第一, 2016年被中國藥促會評定為“中國最具臨床替代價值仿制藥”。
國風藥業:國風藥業成立于1956年,2003年加盟上海國藥集團。上海國藥集團以增資控股的方式持有國風藥業51.05%的股份。公司專注現代中成藥核心業務,同時兼收并蓄,積極進軍化學藥物、海洋藥物和生物醫藥領域,擁有養心氏片、快胃片、苦甘沖劑、健腦丸、健腦膠囊、深海龍膠囊、紅源達等重點產品。公司注重中醫文化傳承,編寫和出版了《中醫藥文化源流》和《丹鼎國風》,兩書講述中醫藥發展歷史和文化,宣傳中醫文化和企業文化。重點打造了占地200畝的中藥文化園項目“炎黃易醫園”,園中各景點貫穿了中醫藥發展脈絡,“炎黃易醫園”不僅是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也是中醫藥歷史文化學習基地。
四、山東省醫藥產業發展特點
1、山東省各地政府對醫藥產業發展重視。山東省政府把醫藥產業列為四大新興產業之一(四大新興產業分別為:高端裝備制造、現代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予以重點培育。2014年省長郭樹清親自聽取包括省醫藥行業協會等重點協會關于行業和企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的匯報。各級市政府對于當地醫藥產業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出臺政策,保障醫藥產業發展,例如淄博市、菏澤市把醫藥產業列入當地支柱產業給予支持,威海市、臨沂市、濰坊市,專門制定當地醫藥產業發展規劃,青島市發揮自身臨海優勢,圍繞海洋醫藥發展專門制定規劃,加強醫藥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吸引海外、省外企業與人才來青發展計劃,大力發展生物技術藥物與海洋藥物實施彎道超車,經過“十二五”發展,該省醫藥發展形成魯中、魯東地區保持快速發展,魯南、魯西南崛起之勢,東、中、西部協同發展的格局。
2、文化引領企業發展。中華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魂,也是企業發展的魂。山東省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努力提升文化產業發展的內涵與傳承。在醫藥企業中,企業文化、醫藥文化滲透到員工思想、工作行為和企業產品之中。宏濟堂、黃海制藥的企業文化傳承與發展體現在產品中;齊魯制藥企業文化融入到班組、車間、員工行為準則之中,倡導家文化,有國、有企業、有家;青島國風制藥演繹著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3、山東省醫藥工業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增速由高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增長放緩。以主營業務收入為例:2011年增速為27.7%,2012年增速為20.4%,2013年增速為19.3%,2014年增速為17.7%,2015年增速為11.3%;“十二五”年均增速為20.07%,“十一五”年均增速為23.88%,“十二五”比“十一五”年均增速慢了3.81個百分點。
4、產業規模大幅提升,大中型骨干企業對整個產業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協會重點調度的50戶醫藥工業企業保持較快發展勢頭,聚集度提高,盈利能力增強,50戶企業占全省醫藥企業規上832家企業的份額為6.01%,而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占全省醫藥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1.4%,利潤達到52.6%,利稅達到48.9%,50戶企業實現利潤增速比全省醫藥利潤平均增速快13.11個百分點,50戶企業銷售利潤率比全省醫藥平均利潤率高6.72個百分點;在2015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中山東省有15家企業榜上有名,齊魯制藥有限公司2015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8億,利潤34億,上繳稅收12.7億;威海高分子集團2015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8億,利潤35億;山東步長制藥2015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1億,利潤30億。大企業、產業集群帶動了整體醫藥產業規模上升。青島市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實現健康快速發展,產業規模迅速提升,到2020年爭取形成700—800億產業鏈,年均增長約25%。
5、科研投入大,產品開發明顯增強。已培育出一批大的品種,提高市場潛力大、高附加值產品的產業化水平的產品。齊魯制藥已先后研制成功了近百個國家級新藥,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建立了合理的在研產品線,多項研究被評為國家、省級科技進步獎;研發投入連續數年超過銷售收入的5%。在工信部表彰的2016年中國醫藥研發產品線最佳工業企業中有齊魯制藥、魯南制藥、山東羅欣、辰欣制藥、瑞陽制藥等企業。青島市計劃到2020年力爭取得3-5個新藥證書,取得8-10個臨床研究批件;新開發海洋生物制品100個左右。
6、企業培育成效顯著。政府在引導企業發展方向上多樣化,針對性培養企業發展壯大,瑞康藥業在發展煙臺康養產業上政府一次性投入2個億。青島市計劃到2020年引進知名醫藥企業5家以上,過50億元的2-3家、過10億元的10-15家。青島市康養產業園正在建設,政府投1億,企業配套投入多億元。
7、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山東省已發展成中成藥、生物制藥、海洋藥物和醫療器械產業,實現各產業的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到2015年,化學藥品、中成藥、基因工程藥物和醫療器械分別占全省醫藥產業銷售收入的49%、19%、10%和10%。菏澤市去年實現銷售收入552億元,今年1-6月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145家,主營業務收入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山東步長、睿鷹制藥等一批知名企業;步長制藥獲工信部2015年醫藥工業企業排名12位,睿鷹制藥排名37位。萊山醫藥制造業快速發展駛入快車道,1-8月實現營業收入58.6億元,占全市醫藥制造業39.2%,同比增長21.9%,萊山醫藥始終把醫藥產業的發展作為工業發展的重要陣地,積極引導企業創新發展、產業并購、迅速做大做強。淄博市去年實現銷售收入550億元。青島市統籌規劃建設五個特色醫藥園區,實現互補集聚發展,2015年“五大園區”內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占全市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產值的比重達到70%左右,到2020年力爭達到80%。
8、人才聚集效應明顯。濟南市醫藥產業園區技術智力密集,有醫藥類專業技術人員3萬名,擁有山東大學等18所高校,每年畢業各類醫藥人才約7000人;山東省科學院等53所省、部級科研院所,3個國家級試驗室和2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其中從事醫藥研究的院士2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計劃”、“973”和“863”首席科學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40多人。這些知名專家和學者為濟南市的生物醫藥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技術支撐。黃海制藥去年實現銷售收入13個多億,1000名員工,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其中,200名生產工人,600名銷售團隊,200名管理人員。青島市到2020年引進10-15名國際一流科學家,引進培育50名左右的領軍人才和30個左右初具規模的創新團隊。
9、重點企業、項目和園區發展定位準確。
山東省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重點培育濟南高新區、城陽、淄川、沂源、萊山、萊陽、煙臺開發區、諸城、濱州高新區、菏澤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黃島、威海經區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禹城功能糖產業集群,定陶生物蛋白肽產業集群。即優化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的地區資源配置,大力提升產業發展的集約化水平,構建形成該省差異化競爭的產業集聚與區域分工發展布局。逐步形成魯中(濟南、淄博、濰坊)、魯南(濟寧、棗莊、臨沂、菏澤)、半島(青島、煙臺、威海)三個新醫藥產業密集區,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
濟南市生物醫藥園區設有生物醫藥創新平臺、中藥現代化創新服務平臺、科技信息服務中心、中介服務機構創新服務平臺、濟南生物醫藥服務外包產業聯盟等專業化技術服務支撐平臺;整合人才、項目、企業等資源,規劃了核心孵化區、中試基地區和產業區,采用政府引導、專業技術平臺推動、孵化器驅動、龍頭企業拉動的方式,全力打造建設濟南生物醫藥園。
濟南生物醫藥園孵化區位于高新區中心區,面積2平方公里,已有2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在該區域建設、發展。齊魯制藥、博士倫福瑞達、九州通等知名制藥企業的龍頭效應已經凸現;元隆生物、誠創醫藥、藍孚生物、弘歷醫學、杏林生物等一批醫藥研發企業逐步壯大,研發企業聚集效應不斷凸顯;山東省藥科院、山東省藥品檢驗所匯聚高新區,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目前高新區30%的稅收來自于生物制藥產業,這些稅收絕大多數來自于這個區域。
濟南生物醫藥園中試基地位于出口加工區,總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其中包括20萬平方米的專業孵化器和9萬平方米的醫藥平臺。專業技術平臺、孵化器、加速器集中成片共同建設,滿足項目研發和創業孵化培育雙重功能,利用創業中心的優勢孵化資源,使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之間的運行更加順暢,實現創業中心由孵育企業到培植產業的大轉變。在孵化區已形成的研發、生產、物流和專業中介服務體系的基礎上,加上中試基地的中試小批量生產和平臺研發,加速形成生物制藥產業研發、孵化、中試、銷售、物流為一體的社會化創新分工體系,把中試基地打造成濟南生物制藥產業發展的催化器和助推器。
濟南生物醫藥園產業區位于孫村鎮兩河片區,規劃面積10000畝。初步規劃產業區和現代綜合服務區兩部分。產業區分為中小企業拓展區和大企業(大品種)發展區。其中中小企業拓展區規劃為生物藥生產區、化藥生產區、中藥及天然藥生產區、醫療設備生產區、物流區等五部分,現代綜合服務區包含商業、休閑、居住、商務等。通過濟南生物醫藥園的建設,正逐步創建世界一流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為目標,以集聚國內外優勢名牌、知名企業、研發機構、集團總部為重點,以完善的基礎設施、服務體系、法律保障、融資機制為支撐,通過整合利用全球資源,將園區建設成為中國最大的生物醫藥研發和產業化基地。
青島市“十三五”末,形成領軍全國的以海洋生物醫藥為特色、創新藥物為支撐、生物制品為重點,集高端醫療設備、干細胞基因診療技術、疫苗等于一體的生物醫藥產業體系,進入全國醫藥行業強市行列,形成千億級產業鏈,打造國內一流的海洋生物醫藥研發及產業化基地,成為國內知名的醫藥名城。目前正在著力打造以海洋生物寡糖、組織工程人工眼角膜、海洋生物醫用材料、海藻酸鈉深加工為特色的國家海洋藥物生產基地。構建以新型疫苗、動物保健品為重點全國動物保健品生產基地。發展微生態、創新藥物、干細胞、生物寡糖、基因、高端醫療設備等關鍵技術,形成該市生物技術產業的新優勢。
在重點企業、項目、醫藥園區打造中,黃海制藥、正大海爾、國風藥業等企業加快進軍海洋生物醫藥領域,涌現出一批核心競爭力較強的企業。如,黃海制藥、正大海爾藥業等生產的海洋藥物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據較大份額;東海藥業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微生態制品生產企業;東麗醫療血液透析器械取代進口;奧克生物、華大基因等企業在干細胞治療、基因藥物等領域加快布局,搶占生物治療技術高地。
嶗山區海洋生物產業園2007年成為全國唯一海洋特色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聚集了黃海制藥、華仁制藥、正大海爾藥業等15家企業,產值38億元,海洋生物及醫藥產業集群初具雛形。高新區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區規模初具,入駐了歐博方等75家企業,研發機構11家,產值35億元,日益成為業內知名的產業孵化平臺,以此為引領的藍色藥谷全部建成后技工貿總收入可達百億元以上,吸納就業2萬人。中德生態園生物醫藥板塊正在加快建設。
五、川魯兩省醫藥產業發展比較
1、區位優勢不同。山東省地處沿海,交通發達,資源豐富;四川地處內陸盆地,盆地意識任然存在,人才優勢不足。
2、園區產業配套不同。山東省醫藥園區配套產業集群已形成格局,四川省醫藥園區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
3、發展理念不同。山東省早在“十一五”期間將生物醫藥產業列入重點發展行業,政府部門已在全世界范圍招重點醫藥企業、國內前100強醫藥企業入駐山東,鼓勵山東省醫藥企業走出國門發展;醫藥企業形成以品牌、文化傳承與創新、產業鏈的延伸等方面經營企業。四川雖在“十一五”期間以省委、省政府名義發文制定醫藥產業發展規劃,但有的政府部門在執行中力度不夠,有的地方政府部門在招商中注重醫藥企業就行,沒有突出醫藥產業發展的配套;四川醫藥企業在發展上大多數還在初級階段,基本上以生產、銷售為主,外向型不強。
4、企業創新投入不同。山東省845家規模以上醫藥企業創新投入平均3%左右,大型醫藥企業在5~8%;四川省418家規模以上醫藥企業創新投入平均不足3%,好的如康弘創新投入6%,苑東生物創新投入18%(銷售收入不大)。
5、研發人才結構比例不同。山東省醫藥研發人才平均接近2%左右,如齊魯制藥9000名職工中有1600名研發人才隊伍;四川省醫藥研發人才隊伍平均1%左右。
六、建議
1、建立人才儲備機制。醫藥園區要保障企業留住人才創造條件,企業引進國外高端人才、與送出去培養的人才政府要給予獎勵,省內大專院校增設醫藥方面課程,培養本土人才。
2、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追蹤國際生物技術發展趨勢,重點引進數字化診斷醫藥設備、醫用儀器生產重大項目級企業,采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和現代合成技術,加快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產品的產業化。依托康弘藥業、科倫藥業等重點骨干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加快技術改造,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優先發展化學合成藥、生物制藥、現代中藥和高、精、尖醫療設備。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承接產業轉移,提升綠色、高端藥品制造的能力和水平,促進產業升級,壯大醫藥產業規模。主要做好化學藥品;生物工程藥;基因工程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藥用輔料;醫用包裝和衛生材料;制藥機械等。
3、加強產業協調,提升協同創新能力。統籌全省醫藥產業發展,形成產業推進合力;制定和完善醫藥產業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促進產業發展;培育一批運作規范、支撐力強、業績突出、信譽良好、公信度高的技術咨詢、市場調查、技術創新聯盟等中介組織、協會參與產業集群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鼓勵和引導企業間組建產業聯盟或研發聯盟等新型合作模式,促進產業集群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國內外大企業技術研發力量合作,建立產業集群創新體系。
4、培育創新型企業。重點支持單品種收入過5000萬元的醫藥企業。提升互聯網+醫藥企業的應用能力,鼓勵重點企業利用搬遷、重組、技改等形式,建設數字化車間,建立智慧醫療創新體系,率先在全省建成一批智能示范工廠。扶持創新型企業和配套企業,為創新性企業和產品生產提供配套支撐,形成產業生態鏈,促進產業聚集。
5、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高標準招商,招重點企業;結合產業規劃制定招商引資目錄,強化定向招商。重點開展生物制品、高端醫療器械、現代制劑、創新藥物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利用我省的醫藥資源、人才資源和科技資源優勢,引進產業龍頭企業和產業鏈薄弱、缺失環節的關鍵企業;吸引國外研發機構、生產基地落戶四川。重點引進國家一類新藥、國外到期一類仿制藥、國內知名藥企和留學歸國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建立全省醫藥產業重點項目庫。
6、提升協作配套能力,優化產業布局。以我省現有的醫藥產業布局為基礎,進一步優化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的地區資源配置,大力提升產業發展的集約化水平,構建形成我省差異化競爭的產業集聚與區域分工發展布局。逐步形成川西(成都、德陽、綿陽、資陽)、川東北(南充、廣安、巴中)、川南(內江、瀘州)三個新醫藥產業密集區,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科學規劃工業園區空間布局,積極引導企業向同類產業或配套產業相對集中的園區集聚,增強產業集群發展的集聚效應。
7、加大醫藥流通資源整合的力度。依托省醫藥集團、科倫醫貿、西部醫藥、科盟、本草堂、二級聯盟等重點企業,發展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集團),推進跨地區、跨行業并購重組,加速醫藥流通領域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大力發展醫藥連鎖經營、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技術,建設川西、川東北、川南醫藥產業商貿流通市場(中心),完善現代倉儲、運輸和信息服務等配套設施,與周邊中藥材種植生產基地形成上下游緊密結合的產業鏈。
8、提升企業文化、培育區域品牌競爭力。加快企業文化建設內涵,挖掘醫藥文化,盡快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美譽度好、附加值高的“國字號”、“省字號”區域品牌。努力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四川名牌”和“四川省著名商標”。培育企業走出去的戰略部署,吸收先進的經營理念,逐步壯大企業競爭力。
9、發揮醫藥行業等協會在推進醫藥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四川省醫藥行業協會是四川醫藥企業的自己的組織。能夠深刻而敏銳地察覺到所處行業的生存狀態、存在問題、潛在危險和發展前景,對行業內不同企業的管理水平、技術儲備和核心競爭力水平等情況非常熟悉。但在現實中,卻被排除在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之外。在引導參與企業轉型升級和推進產業發展中,應該讓行業協會走上前臺,政府應鼓勵行業協會發揮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