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我省醫藥行業經歷的最不平凡的一年。四川醫藥產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及各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四川醫藥產業雖經歷了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困難,仍實現了較快的增長。
一、2008年四川醫藥產業發展情況簡析
2008年,四川醫藥產業圍繞原料藥生產與制劑生產并重,仿制藥與創新藥并舉,藥品銷售省內與國內外市場兼顧,調整產品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好中求快,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重點產業作用明顯,如中藥工業、醫療器械工業、生物制藥工業等增速較快;重點骨干龍頭企業拉動作用明顯,如科倫、地奧、恩威、康弘、蜀中、禾邦、科創等企業發展較快。化學藥工業效益明顯好轉,但保健品行業呈萎縮態勢。
全省醫藥工業,1?10月完成工業增加值117.78億元,同比增長33%;實現銷售收入297.48億元,同比增長41.09%;實現利潤23.74億元,同比增長39.8%;實現利稅41.73億元,同比增長46.62%;出口額為7083萬美元,同比增長7.7%;完成化學原料藥產量8.0654萬噸,同比增長4.4%。
全省中藥工業,1?10月完成工業總產值14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25億元、利潤總額11億元和利稅總額2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均在35%以上。中成藥產量17萬噸,同比增長20%。
全省醫藥工業,預測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40億元,增長30%以上,實現銷售收入350億元,增長35%以上;實現利潤28億元,增長30%以上;實現利稅50億元,同比增長35%以上;出口額為8400萬美元,同比增長7%左右,低于全國平均增長水平;化學原料藥產量10萬噸,同比增長5%。
全省中藥工業,預計全年可完成工業總產值17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5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3億元、實現利稅總額2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35%、30%、40%和40%以上。中成藥產量近20萬噸,同比增長20%。其中,康弘藥業、蜀中藥業、禾邦藥業、科創藥業等增幅較快。上10億元的企業可望增加1?2戶。
二、2009年四川醫藥產業發展趨勢展望
展望2009年,我省醫藥產業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速。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及其可能對醫藥需求所造成的影響,使得醫藥市場面臨新的壓力。醫藥市場的新格局也將反映在諸多方面,原有醫藥市場的增長將被新興醫藥市場的增長勢頭所掩蓋,專科藥物將擔當更加重要的角色,醫藥管理機構和醫療費用的支付對醫療保健的影響不斷加大。醫藥行業不屬于周期性的行業,其應對經濟變化的能力較強,醫藥產品出口量不大,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相對較小。在國際金融經濟形勢變化、外需減弱壓力較大的局面下,擴大內需勢必成為關注的焦點。而加大對滯后的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投入,將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手段。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設施等建設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領域,以投資帶動消費,以消費促進增長,實現醫療需求改善和醫藥產業發展的雙贏。
除此之外,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的出臺,醫藥行業將處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普惠期。隨著醫療保障體系覆蓋人群的增加和醫療保險標準的提高,基層的醫療需求被極大激發,具備優勢品種、卓越管理和營銷能力等核心競爭力的醫藥企業將長期實質性獲益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而作為受益于醫藥市場規模增長的醫藥商業而言,經營效率的高低將決定其盈利能力。不過,由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涉及的各環節均存在既得利益問題,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為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
由此,我們分析,政府強化醫療衛生投入、健全醫療保障體系的努力將有利于擴大醫藥市場的國內需求。而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不僅可以拉動醫藥行業的需求,更能夠通過保障家庭醫療成本的降低而提升醫藥產業增長的信心。
四川醫藥工業,2009年將在今年發展的基礎上,保持較快的增長幅度,增幅超過20%,增加值達到17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突破400億元;實現利潤33億元;實現利稅60億元;出口增幅趨緩,預計進出口額為9000多萬美元;化學原料藥產量略有增長,預計11萬噸左右。
四川中藥工業,2009年預計增幅超過25%,可完成工業總產值20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85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6億元、實現利稅總額30億元。中成藥產量近24萬噸。地奧藥業、恩威藥業、康弘藥業、蜀中藥業、禾邦藥業、科創藥業等增幅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