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醫藥行業協會為幫助川內企業拓展發展空間,開辟臺灣醫藥市場,擴大交流、合作的范圍,同時學習臺灣在醫藥產業發展、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拓展市場和產品技術研發等方面的經驗,加強兩岸醫藥界的互動,推進我省醫藥產業發展,組織了成都國嘉制藥集團、奧邦藥業集團、成都華神集團、科創集團、恒源藥業等六個醫藥企業集團,利爾藥業、四川新荷花公司、古藺肝蘇藥業等八個醫藥工業企業,科創溫江醫藥物流基地、四川多抗醫藥貿易公司兩個醫藥商貿企業,共十個企業(其中六個董事長、副董事長,四個總經理、副總經理)一行十五人在省經委醫化處肖世同處長為團長,省醫藥行業協會余建軍秘書長、省經委外經處王頌副處長為副團長的率領下,于2009年11月6日至12日,對臺灣的高雄、臺中、臺北等地的醫藥企業、機構、協會進行了考察。現將赴臺考察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臺灣概況
臺灣是一個擁有2300多萬人口、3.3萬平方公里的海島,屬海洋性氣候,熱帶植物較為豐富,海洋和熱帶性中藥資源較多。人文文化與內地相仿,由于曾長期被外強占領并統治,受西方文化和生活習俗影響較深,加之共知的政治原因,政治建構及政府機構自成體系,與內地不同,屬外向型經濟,由于自然資源有限,主屬外來加工、研發、出口貿易格局,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經濟發展較快,曾與新加坡、香港、韓國并列為亞洲經濟“四小龍”。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紀以來,臺灣經濟因政治原因發展較緩。
二、臺灣醫藥產業發展情況
臺灣地區的醫藥產業被統稱為生技產業(生物科技產業),涵蓋了新興生物技術產業、制藥產業及醫療器材產業等次產業。臺灣醫藥市場自2002年起,在健保(臺灣全民醫保體系)藥價總額給付的支持下,得到了較快發展。2005年,臺灣全面實施醫藥制藥廠的GMP改造,其技術標準、審批政策、管理方法均多與國際接軌。臺灣具有發展優異的電子、通訊、信息、機械、石化等行業,因而以此為基礎的醫療器材成為了重點鼓勵的策略性工業,并發展迅速、特色鮮明、優勢明顯。臺灣為鼓勵生技產業發展,完善了多重投融資體系,包括政府開發基金,上市公司以及創投業等。臺灣屬中華文化圈,中藥材、中藥飲片、中藥提取、中成藥有一定發展規模,在加工炮制的工藝和設備運用上較內地企業先進。臺灣的醫藥加工技術水平、藥政藥事管理、技術標準、企業管理、藥物研發等與日本、韓國接近。2008年,臺灣醫藥工業的產值1300多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近300多億元)其中電子醫療器材產業有600多億新臺幣,藥品、保健品、動物藥有600多億新臺幣。近十年來,臺灣醫藥產業經歷全民健保、GMP全面實施,醫藥分業及加入WTO藥品進口開放變革。
三、四川醫藥團在臺灣考察情況
1.路線和景點。醫藥團由成都出發,經澳門直飛高雄市,從臺灣島最南端墾丁向北經屏東,過高雄市(縣)、嘉義市(縣)、南投市(縣)、臺中市(縣)、新竹、桃園,直抵臺北市。路上參觀了墾丁國家公園、貓鼻頭、西子灣、高雄港、中山大學、阿里山、日月潭、“兩蔣”文化園區、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總統府等。
2.在臺公務活動情況。
1)在臺中縣我們參觀了永信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該企業是臺灣最大的制藥企業,年產值30多億新臺幣(折合7億人民幣)。永信是1952年設立永信西藥行,1965年發展成為永信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經臺灣政府驗證為已實施為GMP工廠,1993年股票上市。在香港、馬來西亞、美國、菲律賓及上海設有分支機構。1995年投資設立了永日藥品貿易公司、上海昆山永信藥品工業公司。該企業生產以抗生素等為主的化學原料藥及其制劑,另還生產中藥保健食品、化妝品、檢驗試劑、醫學美容產品、生化制劑、特用化學品等。永信是1986的臺灣第一家通過GMP認證企業,2004年全廠通過(GMP)確認,獲美國FDA認證,2009年又能是第一家通過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的GMP全廠認證。
2)拜會了臺灣財團法人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位于臺北縣的財團法人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是1991年由臺灣第四次科技會議成立,主要是為配合臺灣醫藥產業短、中、長期技術發展需要,提升醫藥行業水準,達到產業升級與國際化的目標,由制藥界募集4000萬新臺幣,臺灣工業局捐助2000萬新臺幣為基金,于1993年獲準成立,主要承擔臺灣經濟部、工業局、衛生署、家委會等產業及新藥研發計劃,扮演產、官、學溝通的橋梁,擔負臺灣制藥工業技術任務,并協助醫藥產業技術升級,政令宣導與藥政推行,擴大產業服務層面。中心為因應產業環境變遷以及醫醫療保健、器材產業發展所辦,將業務擴及醫療保健器材產業的技術研發與輔導,2005年又擴大了提供優良品質產品認證服務,開設了“臺灣中草藥網”,創刊了《藥技通訊》刊物。已完成62件發明專利申請,獲證22件。工作經費由政府撥付80%,為企業服務收費或企業捐助占20%。該中心還針對歐盟、美國、日本、東南亞及大陸的醫藥產業生產和銷售市場,研發及藥政管理動態,相應組成因應小組跟蹤、研討,并提出適時應對策略,并為臺灣醫藥企業走出去,提出建議和對策。拜會中,余建軍秘書長介紹了四川省醫藥行業協會和四川醫藥產業發展情況,并贈送了紀念品,表達了希望加強四川、臺灣醫藥界的交流與合作的愿望。發展中心游正照處長也表達了希望加強臺灣、四川醫藥界合作的愿望,并贈送紀念品、合影留念。
3).聯合舉辦了“四川省醫藥品采購政策說明會暨洽談會”。
在臺北市,醫藥團與臺灣對外貿易發展中心及協會,聯合舉辦了“四川省醫藥品采購政策說明會暨洽談會”。說明會上,臺貿發協會朱建財副處長致了歡迎詞。肖世同團長致了感謝辭,省醫藥行業協會余建軍秘書長介紹了四川醫藥團成員,并對四川醫藥行業協會及四川醫藥產業發展情況作了簡單介紹。肖世同團長代表四川團向臺貿發協贈送了紀念品,團內五個集團公司董事長分別在會上介紹了企業和產品情況,提出了尋求合作的意愿。醫藥團六個醫藥集團公司分設立了洽談處分別接待前來洽談的臺灣藥企,先后有40多個臺灣企業,50多人次與團內企業洽談,從上午接待到下午四、五點鐘。會后,醫藥團董事長、總經理們對此次洽談會感到非常滿意,深感臺灣企業與內地企業合作愿望強烈,很有合作前景。
奧邦藥業集團在赴臺總結中說“共洽談15個企業,其中醫藥器械8個,制藥企業7個。局限于我公司現有資源,醫療器械領域的合作可能性較小。7個制藥企業有6個有合作的潛力,共涉8個藥品,市場前景看好。”“奧邦的甘露聚糖肽為世界首創的專利原研藥品,在本次洽談會上進行了廣泛的宣傳,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已有兩家有初步的合作意向,我們將積極開展合作,達成互利雙贏。”
四川科創集團在赴臺總結中說“此次參加對臺考察,時機合適、安排合理,會談緊湊高效,達到了預期目的。”該公司溫江醫藥物流基地即將營業,“此次考察確定了近10個產品,計劃進一步與臺灣企業磋商以后,引入到大陸市場”。
四、赴臺考察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意義
1.所取得的成果:
一是了解了臺灣醫藥產業發展狀況,尤其是臺灣醫藥產業發展的優勢和方向。其藥政管理、企業管理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采納的技術標準與國際接軌,開發國際市場意識強,能力強,經驗多。比如臺灣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該中心已經有三個中藥新藥獲得了美國FDA的IND(臨床研究)批準。這些新藥都是從單味中藥中提取出來的單體化學成分,一旦臨床研究成功,將比較容易進入西方發達國家的醫藥市場。而復方中藥很難做到這一點。
二是拜訪了臺灣一些醫藥企業、機構和協會,增進了相互了解,結識了一些臺灣藥界的朋友。比如參觀臺灣最大的永信制藥公司,詳細了解了該企業在全球的研發戰略、生產廠房布局設計思路、質量監控體系和生產銷售組織體系,這對我們企業在生產管理和銷售管理上都有很好的啟示作用。
三是敲開了與臺灣合作的大門,增進了四川醫藥行業與臺灣藥界的交流合作。臺灣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可以協助制藥企業將從中藥或其他植物中提取的單體成分申請歐洲的CIS認證,一旦成功,則可以成為歐洲制藥企業的原料藥供應商。這對國內眾多的中藥提取物廠而言將是提升企業實力的大跳躍,科創醫藥集團表達意愿與其在這方面開展合作。這次參與交流的臺灣企業中有幾家是小型醫療器械的生產企業,他們生產的血糖測定儀、碳纖維制作的護理產品和感應式手指消毒器等很有國內市場前景,科創醫藥集團均有計劃引入到大陸銷售。
四是考察了臺灣人文地理、名勝古跡、風景點和風土人情及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建設狀況,對其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發展方向有了一些了解。
2.意義
此次組織四川醫藥團赴臺灣考察,其意義在于對我省醫藥企業借鑒臺灣地區醫藥產業發展經驗,加快自主創新、自主研發有一定促進作用;我國正實行新醫改政策,基本藥物目錄制度正業已形成,通過對臺灣健保政策及企業管理模式的考察,對我省藥企在新醫改政策下創新經營模式有借鑒作用;對臺灣藥企GMP、FDA、PIC/S的認證驗收的了解,可對指導我省藥企新一輪GMP改造有一定參考作用;臺灣醫療器材生產優勢明顯,對我省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加強與其交流合作,引進先進技術、產品,合作開發,加快產業升級有帶動作用;通過對臺灣醫藥企業投融資體系運行模式的學習,有助于拓寬我省醫藥投融資體系建設的思路,突破投融資瓶頸的限制,特別是在內地創業板開閘之際,學習臺灣創投業在醫藥領域運作。在中藥材種植、加工、提取等方面與臺灣加強技術交流、合作。
五、值得思考的問題及建議
一是臺灣企業對來大陸拓展市場普遍存有強烈愿望,但信息不靈,對內地的相關法規、藥政管理、辦事程序不甚了解。但這里也有契機,通過協辦,可以容易獲得臺灣廠家產品來大陸的經銷權。
二是臺灣藥企不少,但大企業不多,創新藥物、特色產品不多,臺灣藥企有相當數量保健食品,限于考察時間有限,許多未深入進去,對其藥事法規及保健品生產有關法規未能作深入了解。
三是臺灣的電子醫療器材研發能力比較強,產品質量較好,功能比較先進。我省醫療器械研發和生產應加強與臺灣的交流和合作。
建議:
一是要加強與臺灣企業、機構和協會的交流、聯系和合作,增進對兩地醫藥相關法規、藥政、藥事管理和辦事程序的了解。建立一個雙方進行交流溝通合作的平臺,鼓勵企業與企業之間開展一對一的深入洽談和實質合作。
二是要優勢互補,利用臺灣在研發、國際注冊、認證與國際接軌和醫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方面的經驗,利用省內川產道地藥材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強合作,互利共贏。將臺灣一些好產品引入川內推廣。開拓川內醫藥產品的臺灣市場。
三是政府要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給予企業鼓勵和支持,引導川內企業走出去、引進來,做大做強。
四川省醫藥行業協會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