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約有20家左右外企創新藥物在中國獲批上市,其中約35%為腫瘤藥物。專家分析認為,2018年或將又是一個腫瘤創新藥上市大年。目前已經有10余家企業宣布2018年將有新藥獲批上市,大部分為腫瘤創新藥。從新藥申報情況看,國內創新藥正處于發展的初期,獲批品種還相對較少,但申報的品種數量在逐步的增加。
圖片來源:攝圖網
隨著“優先審評”制度在國內正式落地,進口藥物開始扎堆進入中國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約有20家左右外企創新藥物在中國獲批上市,其中約35%為腫瘤藥物。專家分析認為,2018年或將又是一個腫瘤創新藥上市大年。
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經有10余家企業宣布2018年將有新藥獲批上市,大部分為腫瘤創新藥。
2017年20家左右外企新藥獲批上市
2016年2月26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總局關于解決藥品注冊申請積壓實行優先審評審批的意見》公告,標志著“優先審評”制度在國內正式落地。之前,國家食藥監總局(CFDA)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01年至2016年期間,發達國家有433種創新藥上市,只有100多種在中國上市。對于國外新藥在中國上市遲滯,主要源于中國藥審制度。
審評新政落地后,2017年一年,已經有20家左右的外企新藥獲批在國內上市,包括拜耳、諾華、賽諾菲、強生、阿斯利康等跨國公司。這些新藥治療領域包括丙肝、糖尿病、帕金森病、艾滋病、高血壓、抑郁癥等。據不完全統計,在這些新藥中,約35%為腫瘤藥物、約20%為治療丙肝藥物、10%為治療糖尿病藥物。
醫藥作家劉謙分析認為,隨著腫瘤基礎研究有所突破,加上市場大、支付意愿強等原因,預計2018年又是一個腫瘤創新藥上市大年。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經有前沿生物、百時美施貴寶、恒瑞醫藥等10余家藥企表示其新藥預計在2018年在國內獲批上市。這些新藥的治療領域包括卵巢癌、貧血、長效艾滋病藥物、結直腸癌、胃癌等,其中腫瘤創新藥依舊占比最高。
國內創新藥正處于發展初期
在2018年預計上市的新藥中,國企的創新藥也毫不示弱,前沿生物、恒瑞醫藥、正大天晴、和黃醫藥等都有新藥將要獲批上市。醫藥作家劉謙表示,恒瑞醫藥、正大天晴、和黃醫藥三家企業2018年上市的小分子替尼類靶向藥物,雖然作用機理和適應癥不盡相同,但都申請了消化道腫瘤的適應癥。“這三個產品既然都屬于Me-too類新藥,未來產品業績的關鍵就是企業創新營銷能力了。”
2018年1月2日,麗珠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的注射用艾普拉唑鈉申報生產的注冊申請,以及艾普拉唑鈉原料申報生產的注冊申請狀態均變更為“審批完畢-待制證”,意味重磅品種注射用艾普拉唑近期有望獲批。
資料顯示,從新藥申報情況看,國內創新藥正處于發展的初期,獲批品種還相對較少,但申報的品種數量在逐步的增加。目前每年新申報的國產新藥IND數量已經達到300個以上,這些申報的品種預計將于3-5年以后將逐步獲批上市。(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