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在被醫改政策改變!身在其中渾然不知,是可怕的!
賽柏藍基于對近幾年醫改政策的分析,經預測和推算,2018年下半年,行業將出現以下幾個巨大變化!
外資藥企增長放緩,人才流向國內藥企
4月23日,原輝瑞中國核心醫療大中華區總裁吳曉濱博士離職。5月1日,履新百濟神州。被稱為“最成功的醫藥代表”的吳曉濱,從外資藥企轉投國內企業,引發了行業關于外資藥企衰落的討論。
百濟神州宣布任命吳曉濱為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總裁后,又任命王子劍為副總裁、中國區人力負責人,王子劍此前為強生中國招聘總監。
前阿斯利康全球生物制藥高級副總裁巢守柏博士,于5月2日正式加盟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擔任首席運營官(COO)。
就目前看,國內鼓勵藥品創新的政策、給予從業者更多的信心。國內企業從追趕者,到和外企差距越來越小,得益于國內創新條件的越來越成熟。立足中國創新,成為大勢所趨。
對風向把握一貫準確的高管們,從外企跳出來加盟國內藥企,也應該是個大趨勢。
藥代備案正式稿,或將公布
總局和衛計委在2017年12月22日發布《醫藥代表登記備案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
今年,涉及到機構改革,但有專家推測,正式稿距離公布的時間不遠了。意見征集的工作已經結束,藥代,是否必須綁定藥企備案,應該是已經確定。
最終版本會是怎樣,局部細節怎樣完善,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但有一點毫無疑問,藥代的工作必定趨于透明、陽光化。
大三甲逐步關閉門診,符合國務院對其定位
日前,國家衛健委印發《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儲備庫的通知》,要求各地積極引導項目醫院,向主要收治疑難重癥患者和醫學關鍵技術攻關轉型。
結合2015年9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城市三級醫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的診療服務,城市二級醫院主要接收三級醫院轉診的急性病恢復期患者的定位。
結合上海等地醫院的動作,在2018年會有更多大三甲在醫聯體建設成熟時,選擇關閉門診。
2018,廣告神藥繼續落馬
從莎普愛思、匹多莫德到鴻茅藥酒,醫生群體對其的質疑,造就了一時輿論沸沸揚揚。最終,停播廣告、修改說明書等結果大家都已經知道。
開弓沒有回頭箭,那么,2018年,落馬的“神藥”還會有嗎?
國家藥監局或將推出,藥品購銷信用管理制度
這個征信系統,可能會把藥品購銷過程中,每個環節涉及到的單位,將其不良信用信息采用量化積分的方式予以記錄,根據本年度積分進行信用等級評定。對良好信用單位予以激勵,對藥品購銷失信單位予以懲戒。
這也是醫改重點任務,有望在2018年出臺。
三甲醫院醫生,集體辭職辦醫院
據統計,3年時間,中國醫生集團的數量從0到數百家,持續沖擊著現有醫療格局。
在上海,出現了簽約近30家醫生集團的公立醫院,還出現了靠醫生集團、醫生團隊撐起來的共享私立醫療平臺;在全國,醫生集團業態迅速蔓延,大三甲醫院醫生,快速跳出來,開診所、加入醫生集團。
隨著2018年醫改重點工作中,醫生去編制劃等一系列改革,有能力的醫生辭職會是個現象級的變化。
醫保局主導招標,有些規矩要作廢
目前招標管制亂象頗多,之前醫保藥品,發改委管定價、人保部管醫保目錄、衛計委管招標采購、最后由醫保來支付,花錢的談不了價格、管不了規范使用,結果造成醫保壓力越來越大。
現在,定價、采購、支付三合一的醫保局成立,并且被國務院賦予其統籌三醫聯動改革的重任,醫保付費機制改革必將加速推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支付方式的改革。
早在2017年6月28日,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未來將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并要求到2020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覆蓋所有醫療機構及醫療服務。
一旦,按病種付費為主的“打包付費”方式大面積推行,必將倒逼現行的藥品招標管制政策全面作廢。
一半數量的藥商消失
兩票制之前,對于醫藥商業而言,賣藥賺不賺錢已不重要,“票”賺錢就行,即使再小的商業公司,也可以避免資金的煩惱。
如今,有關部門對下游終端的監管更加嚴格,商業票據管理力度也更嚴格,再加上醫院回款問題,很多中小型藥商,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據統計,全國1.19萬家商業,僅僅2017年就消失了1050多家。2018年是兩票制全面落地之年,有專家預測,在未來一段時間之內,還有50%甚至更多的商業將會消失。
按病種付費,醫藥營銷徹底顛覆
醫療保障局呼之欲出!有醫藥行業專家向賽柏藍表示,集醫療服務與藥品(含器械耗材)定價、購買支付、監督于一身的“超級醫保局”即將掛牌。
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重點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也將全面提速,這有可能徹底改變醫生診療行為、醫院用藥結構,而醫藥供應商的市場競爭規則也將被徹底顛覆。
企業靠回扣致勝的傳統營銷模式,日子不多了!徹底顛覆了,藥企用錢袋子驅動醫生的處方筆的思路。(來源:賽柏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