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兩大科室,在全國范圍內將得到支持,醫療設備、醫用耗材、診斷試劑都將從中獲益。
5月3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于印發母嬰安全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健康兒童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這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一個配套文件。
其中,母嬰安全行動計劃提出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8/10萬,全國嬰兒死亡率下降到7.5‰。
為達到這一目標,將在全國開展助產技術服務的醫療機構,重點是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婦幼保健院和婦產醫院開展此項行動。
而在行動內容中,包括妊娠風險防范、危急重癥救治、質量安全提升、專科能力建設、便民優質服務等五個方面。其中,與醫療器械關聯性最強的是專科能力建設――
通知提出,綜合性醫院著力加強妊娠合并癥處置、危重孕產婦多學科聯合救治,重點提升疑難重癥診療能力。
分娩量較大的婦幼保健院、婦產醫院著力加強產科亞專科和新生兒科建設,逐步建立產科重點專病醫療組。
積極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和方法,開展中成藥合理使用培訓,促進孕產婦和嬰幼兒安全應用中藥;加強危急重癥中西醫臨床協作,提升診療救治能力。
通知提出,優化診療資源配置。按照開放床位和配置標準,足額配備醫護人員和設施設備,確保服務資源與服務量相匹配。在門診合理安排B超等設備,增加胎心監護等可穿戴設備,逐步縮短檢查等候時間。
優化產科診室布局和服務流程,集中產科門診、超聲檢查、胎心監護、采血、尿檢、繳費等環節,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務。完善自助服務設備,提供便民服務設施,在兒科和兒童保健門診設立母乳喂養室。
通知還提出促進保健專科發展、強化專業技能培訓、推進科研攻關和臨床轉化,以及2018年至2020年每年的重點工作安排。
健康兒童行動計劃提出了兒童健康促進、新生兒安全、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兒童早期發展、兒童營養改善、兒童重點疾病防治、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善等多項行動內容。
通知提出,推進兒科醫聯體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兒童醫療保健機構,加強醫療機構中醫兒科建設,積極推廣應用兒科中醫適宜技術,重點圍繞兒童重大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健康管理,針對技術、方案和產品開展基礎和應用研究。
加強兒科科技創新基地平臺建設,提升兒科臨床研究能力。鼓勵和支持研發生產兒童短缺藥品、劑型和醫療器械,促進兒童健康領域科技創新成果和適宜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等。
筆者認為,這兩項行動計劃,將大大促進婦幼醫療機構,綜合醫院的婦科、兒童建設,無論是臨床、科研,還是醫療設備、診斷設備、診斷試劑、醫用耗材產品,都將獲得良好的發展潛機。
附:健康兒童行動計劃6項主要目標
到2020年:
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7.5‰和9.5‰以下。
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達到50%以上;5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生長遲緩率和低體重率分別控制在12%以下、7%以下和5%以下。
新生兒訪視率、7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85%以上;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以鄉(鎮)為單位達到90%以上。
新生兒疾病篩查病種逐步擴大,新生兒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苯丙酮尿癥篩查率均達到90%以上,新生兒聽力篩查率達到70%以上,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覆蓋率達到80%以上,地中海貧血篩查率逐步提高,神經管缺陷發生率逐步下降。
兒童艾滋病、梅毒、乙肝、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進一步得到控制;艾滋病感染孕產婦抗艾滋病毒用藥率、所生嬰兒抗艾滋病毒用藥率均達到90%以上;梅毒感染孕產婦梅毒治療率、所生兒童預防性治療率均達到90%以上;乙肝感染孕產婦所生新生兒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達到95%以上。
兒童肺炎、腹瀉、貧血、哮喘、齲齒等常見病得到有效控制;肥胖、視力不良、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得到有效干預。(來源:賽柏藍器械)